千年欧梅迎新生

发布日期:2024-04-16 16:41    来源:金陵晚报    阅读:次    字体:[] [] []


欧阳修一篇《醉翁亭记》,为滁州市醉翁亭埋下深厚的文化底蕴,亦给后人无限的遐想。醉翁亭旁,还有一株欧阳修手植的千年梅花,是全国四大“梅寿星”之一,俗称“欧梅”。

经过滁州林业部门保护性繁育,“欧梅”的3000余株实生苗近日从大棚中移植而出,千年古树的基因得以延续、传承。

千年古梅遇繁殖难题

在滁州市琅琊山景区醉翁亭旁,记者见到了“欧梅”,四枝主干遒劲有力,盘曲的枝条向四周延展。白色的梅花已谢尽,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绿叶和一颗颗青梅。

梅花树一般高4米—10米,这株千年“欧梅”已高达8米,华盖约50平方米,看起来比普通的梅花树要大了许多。据琅琊山国有林场场长吴仕振介绍,“欧梅”属于杏梅,每年开花、结果的时间比其他梅树略早,花期一周左右,“‘欧梅’冠幅大,开花的时候繁花重叠,特别漂亮。”

梅花树的寿命一般在200年到300年,“欧梅”树龄已经998年。“欧梅”曾经面临过一场生死劫难。因受白蚁等病虫害侵袭,部分主干被掏空而干枯,有的树干甚至绑上了“绷带”,每年开花结果让“欧梅”消耗了大量养分和精力。伤痕累累之下,还曾被游客意外折枝。为了保护“欧梅”,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请白蚁防治所对其进行防治,对受伤枝干进行支撑、牵引等保护,并修剪掉其上方一棵古银杏的一条枝干,保证“欧梅”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。同时,为了预防冬季雨雪、大风等对“欧梅”产生伤害,管委会又用12根毛竹,从不同角度对古梅的枝干进行捆绑支撑。

多年来的精心养护,让“欧梅”得以挺过寒冬等恶劣天气,但繁殖一直是困扰景区管委会和林场的难题。“树龄过大,又经历了许多年的病虫害,这些导致‘欧梅’种子的活性过低,无法像其他梅树一样自然繁殖。”滁州市林木种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志斌说。

科学处理种源成功出苗

去年起,滁州市林木种苗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省级林业科研创新研究项目——琅琊山“欧梅”保护性繁育技术研究,和滁州学院相关专家成立课题组,破解“欧梅”繁殖技术难题。

从选种到育苗,课题组成员小心翼翼。为了保护古树并确保种子的成熟度,课题组耐心等待“欧梅”至落果期,再安排专人捡拾落果,也就是“欧梅”的种子。记者了解到,刮风下雨导致提前落果、病虫蛀蚀果实等原因,造成“欧梅”的种源较少,课题组在后期试验过程中格外珍惜。

取得种源后,种子经过处理被置入冷藏空间,进入休眠期。“植物在春天发芽、生长速度快,休眠这一步就是模拟自然界的情况,到来年春天再进行试验。”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伟介绍道。

此后,种子再经过灭菌处理解除休眠状态,灭菌时间长短和药物调配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最终确定。在试验过程中,课题组尝试了无菌水、沙子等常用的栽培基质。待种子冒出小芽后,再移苗至专门配比的基质袋中。幼苗娇嫩,为了保证幼苗生长需要的温度、光照、湿度等生长条件,一整个冬天幼苗都呆在大棚中。

今年春天,3000余株“欧梅”宝宝搬离恒温大棚,来到了露天试验田。还不足半厘米粗的枝条上,已经长出若干嫩绿的叶子。这意味着,“欧梅”终于从千年历史中走出,迎来了新生命的延续。王伟说:“梅树本身并不娇气,这些小苗经过三到五年的养护,应该就可以开花结果。”

目前,课题组正在开展“欧梅”的组织培养,即取小茎段,经过灭菌等工序放入组培瓶进行培育。在滁州学院的实验室里,记者看到了组培瓶中的“欧梅”。一小节茎段插在半透明的、类似果冻状的培养基中,茎段上冒出零星的几片嫩叶。“目前组培的状况不是很理想。我们还在探索,调整培养基,引导成丛生芽,才能提高繁殖率。”王伟说。

未来,还将通过扦插等手段,进一步加快“欧梅”的繁殖速度,逐步形成规模化栽培。董志斌说,有朝一日,“欧梅”也会成为与“滁菊”并列的滁州地方特色品牌。